2021-05-03
2020時全球疫情爆發,各個國家紛紛關閉國門,旅遊景點關閉、商家停止 營運……。生活在台灣雖然很幸運能正常的生活,但不免受影響讓計畫好 的出國旅行通通泡湯了。在這個地球進行休息的時候,除了網路還有其他 方法來認....繼續閱讀
常接觸旅遊資訊的人,通常會聽到「入境隨俗」四個字,到了旅遊地點,要配合當地的生活習慣、宗教信仰,會說一些當地的語言。對於發展觀光產業的地點來說,當地業者須反向思考。如果觀光勝地的語言對旅遊者友善,具備國際化的美語,反而能增進旅遊者的好感,吸引更多人。
台灣溫暖的氣候,迷人的自然風景,便利的交通,熱情的人文環境,除此之外,若能提升美語能力,是不是能增加更多人前來觀光的誘因,把台灣之美推廣至全世界?外國人在飛機上能說美語,但下了飛機卻像倒大楣,買小東西來吃得比手劃腳,想到這些,機票也訂不下去了。台灣的美語環境不好,阻卻了中文不佳卻想來玩的外國人。
不論是要走向國際,還是深耕台灣發展,在全球環境的快速交流之下,勢必都有一個溝通平台必須建立,美語於是成為了共通的工具。雖然語言間的距離可以經過翻譯人員縮短,但中間隔著翻譯人員,一來一往之間增加許多時間成本,如果直接使用同一個語言溝通──美語,省了時間,還省去請翻譯人員的成本,更真實的互動與便利於是產生了。
台灣街道上已經出現許多美語的告示,也將美語視為必修科目,漸漸建立起國際的環境,但講美語是許多人怯於實踐的事,就如孔子所說:「譬如為山,未成一簣」,差了一步。沒有真正應用在生活裡,原因出於何處?「止,吾止也」。因為沒有使用,再多的背誦與學習也無用武之地,就像抓了一大簍的魚,可以邀請各方好友共享,但因為不會料理,只能把魚通通放回河裡。也許看到了一簍魚十分高興,但仍飢腸轆轆。美語不經使用,就會「游回河裡、游向大海」。學習美語,打造美語環境,讓美語留在簍裡,能夠活用,才是捉「魚」的目的。讓美語真正落實在生活裡,讓美語成為台灣對國際友善的利器之一,成為台灣觀光的推手,此刻並不嫌晚。
尤其是新生代的孩子們,有著創造未來的無限希望,在啟蒙時期,就應該要培養孩子的美語能力。唐威廉美語(www.williamschool.com.tw)秉持著營造優質美語學習環境的精神,在台深耕十七年,不斷求新求變,為台灣孩子設計專用的課程教材,聘用美加外籍教師帶領孩子學習,使孩子提早認識不同文化,培養與外國人溝通的能力,期望在不斷的努力下,讓台灣更具競爭力。
圖說:台灣走向國際、國際走入台灣 穿上美語走透透